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_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一级毛片_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不卡在线_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HE_国产亚洲精品yxsp_菠萝菠萝蜜视频高清观看在线动漫_双人床上一边喘气一边叫疼网站_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动图_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免费人成

注冊 無障礙 適老化 繁體版 智能機器人 支持IPV6
當前位置: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規劃信息>專項規劃
2024-03-04


云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于印發《云陽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云陽府辦發〔2023〕28號


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云陽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云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3月29日


云陽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

(2021—2025年)




云陽縣人民政府

二〇二三年一月


目錄


總則4

一、現狀與形勢5

(一)礦產資源概況5

(二)上輪規劃實施成效7

(三)形勢與要求8

二、指導原則與目標10

(一)指導思想10

(二)基本原則11

(三)規劃目標12

三、礦產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14

(一)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調控方向14

(二)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14

(三)勘查開采與保護布局15

四、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17

(一)合理確定開發強度17

(二)優化開發利用結構18

(三)嚴格規劃準入管理19

五、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區生態保護20

(一)綠色勘查20

(二)綠色礦山建設20

(三)礦區生態保護修復21

六、規劃實施保障措施22

(一)規劃實施目標責任考核22

(二)規劃實施年度計劃23

(三)規劃實施評估調整機制23

(四)規劃管理信息化水平24


總則


礦產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為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促進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云陽縣人民政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礦產資源規劃編制實施辦法》《云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按照《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關于全面開展區縣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編制工作的通知》(渝規資〔2020〕143號)的要求,制定《云陽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是云陽縣人民政府對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的全面部署,是落實國家礦產資源戰略、加強和改善礦產資源宏觀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規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依法審批和監督管理地質勘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活動的重要依據。涉及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的相關行業規劃,應當與本《規劃》做好銜接。

《規劃》以2020年為基期,以2025年為目標年,展望至2035年

一、現狀與形勢

云陽縣位于重慶市東北部,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東迎奉節縣,西界萬州區,北與巫溪縣、開州區相連,南與湖北省利川市相鄰。地理坐標東經108°24′32″—109°14′51″,北緯30°35′06″—31°26′30″之間??h境南北長99.5公里,東西寬70.2公里,幅員面積3636平方公里。

2020年底,云陽縣下轄4個街道、31個鎮、7個鄉(1個民族鄉);常住人口93萬人,戶籍人口133萬人。2020年,云陽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62.59億元。

云陽縣地形近似以東南西北為頂點的菱形,南、北高,中部低,由南、北向中間傾斜。嶺谷地貌明顯,以山地為主。長江由西向東中分縣境,另有長江支流澎溪河、湯溪河、磨刀溪、長灘河等四條主要河流。

云陽縣地處四川盆地東部邊緣的丘陵向山地過渡帶,受華鎣山—方斗山弧形褶皺體系和大巴山斷褶皺帶控制,地質構造以褶皺為主,斷裂規模很小。褶皺形態以寬平的屜形向斜和狹窄的高背斜相間排列,組成隔檔式。主要背、向斜從北向南依次排列為:牛角洞背斜、長房店向斜、馬槽壩背斜、渠馬河向斜、鐵峰山背斜、故陵向斜、方斗山背斜、趕場向斜、七曜山背斜等。斷層主要分布在上述背斜的軸部及其兩翼。

(一)礦產資源概況。

1.礦產資源概況。

截至2020年底,全縣已發現礦產資源19種(含亞礦種),其中已累計利用礦產14種(含亞礦種),即:煤、巖鹽、粉石英、石灰巖(水泥用、建筑石料用、飾面用)、砂巖(建筑用、水泥配料用)、頁巖(磚瓦用、水泥配料用)、硫鐵礦、石膏、鐵(菱鐵礦)、天然氣;未利用礦產5種,即:釩、鉬、銅、白云巖(冶金用)、地熱。

截至2020年底,全縣查明主要礦產資源儲量有10個礦種(含亞礦種)。

全縣礦產資源整體呈北、中部集中、南部分散的特點。礦產資源區域分布明顯,呈兩大片區分布于長房店向斜和鐵峰山背斜。全縣金屬礦產少,非金屬礦產多,大中型礦床少,小型礦床多;單一礦床多,共(伴)生礦床少。以巖鹽、石灰巖、粉石英、頁巖、砂巖等為主,煤、硫鐵礦、石膏、鐵礦(菱鐵礦)等礦產的礦床較少;硫鐵礦和煤伴生產出。礦產資源相對貧乏。

2.開發利用現狀。

巖鹽、石灰巖、砂巖為縣內主要開發利用礦種;煤、硫鐵礦、地熱、飾面用灰巖、白云巖(冶金用)具有資源潛力。

專欄1 主要礦產資源現狀(2020年底)

序號

礦產名稱

資源儲量單位

保有資源量

1

原煤億噸

0.39

2

礦石萬噸

803.9

3

V2O5

23320

礦石萬噸

357.2

4

鉬噸

3701

礦石萬噸

792.3

5

硫鐵礦

礦石萬噸

1481.1

6

巖鹽

礦石萬噸

489493

7

水泥用灰巖

礦石萬噸

17315.1

8

建筑石料用灰巖

礦石萬立方米

442.2

9

粉石英

礦石萬噸

1775

10

水泥配料用頁巖

礦石萬立方米

43.1

截至2020年底,全縣共有礦山10個,其中巖鹽礦山1個、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山4個、磚瓦用頁巖礦山3個、建筑用砂巖礦山2個。大中型礦山占比30%。

(二)上輪規劃實施成效。

上輪規劃實施以來,云陽縣礦山開發結構得到優化,礦產資源開發秩序進一步規范,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成效明顯,綠色礦山建設初見成效,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水平不斷提高,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資源支撐和保障作用。

礦產資源保障程度穩步上升?;A地質:1:5萬區域地質調查覆蓋率從2016年的80%提升到了期末的100%,為重大工程建設提供支撐服務。礦產勘查、調查:開展了農壩鎮、故陵鎮石灰巖的調查評價等工作,為縣內石灰巖資源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

礦山布局與結構有所改善?!笆濉钡V產資源規劃實施期間,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建設建筑用砂石資源需求旺盛,市場供需矛盾凸顯??h內小型礦山多,大中型礦山比例占比偏低。規劃期間對縣內煤、磚瓦用頁巖等礦產進行關閉注銷,其他建筑用砂巖等礦種逐步壓減礦山數量,截至2020年底,全縣共有礦山10個,比2015年(42個)減少了76.2%。其中巖鹽礦山1個,占總礦山數的10%;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山4個,占總礦山數的40%;磚瓦用頁巖礦山3個,占總礦山數的30%;建筑用砂巖礦山2個,占總礦山數的20%。

礦產資源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建立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全面推進礦業權公開競爭性出讓。實行礦業權準入管理規定,全面推行礦業權勘查開采信息公示制度,強化礦業權人信用約束。

綠色礦山建設初見成效。通過開展試點,積極引導、加強監督管理、落實鼓勵和支持政策,有序推進全縣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實施綠色礦山建設對促進節能減排,落實企業主體社會責任,實現合理開發、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初見成效。按照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關于逐步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的指導意見》的要求,建立健全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制度,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逐步推進。

(三)形勢與要求。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重慶市處于新型城鎮化、城市群發展的重要階段,面對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對礦產資源穩定、可持續性發展供應路徑與舉措提出了更高要求。

隨著云陽縣發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東向橋頭堡”作用的深入實施,社會經濟發展將保持平穩增長的態勢,經濟社會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礦業高質量發展和綠色轉型任務艱巨。

社會經濟發展要求進一步提高礦產資源安全保障水平。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交通強國、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的實施,巫云開高速、江龍高速、萬云奉江南高速、沿江鐵路、萬開云城際鐵路等重大項目的開工建設,全縣對建筑石料類礦產資源的需求仍將維持高位運行。預計到2025年,建筑石料用灰巖需求量700萬噸/年。

發展新定位要求優化礦產勘查開發格局。萬開云同城化發展是重慶市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舉措,云陽縣處于西部大開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連接區域。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根據不同區域、不同行業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調整礦產勘查開發布局,增強資源供應針對性和有效性。圍繞全縣產業布局,建設建筑石料等資源集中開采區,助力產業發展。推進資源開發利用與區域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

生態文明建設要求進一步提升礦業發展質量?!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深入人心,以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為主體的國土空間管制更加嚴格,縣內可供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的國土空間較為有限,要求進一步提高礦產開發準入門檻、提升資源規模化集約化利用水平。以綠色勘查和綠色礦山建設為抓手,切實改善礦區生態環境,加快轉變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式,提高礦產資源利用水平,強化綜合勘查和綜合利用,推動礦業高質量發展。

二、指導原則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市第六次黨代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以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能力為目標,以推進資源合理利用與保護為主線,結合縣域國土空間“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和萬開云同城化,統籌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和保護活動,確保資源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規劃管控與管理改革相銜接,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萬達開”川渝統籌發展示范區建設提供資源保障。

根據云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未來五年內,建立和完善適應市場經濟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和管理新體制,政府管理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礦產資源配置機制,強化礦產資源管理,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構筑有競爭力的優勢礦業。堅持開發保護并重、保護為主,開源節流并舉、節約優先,按照加強勘查、科學調控、合理布局、優化配置、集約高效、注重保護、統籌規劃,突出重點,有所創新,努力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切實發揮規劃的宏觀指導和監管依據作用,促進云陽縣礦產資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轉變,保障云陽縣礦產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

(二)基本原則。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發展與保護相統一,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原則,合理調控開發利用強度,提升資源綜合利用程度,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綠色轉型發展,統籌資源開發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和諧共進。

需求導向,保障供給。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加強資源供需形勢分析和礦產品市場監測,構建礦產資源安全監測預警機制,提升資源的有效供應,提高礦產資源保障、資源供應能力,提升礦產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統籌規劃,優化布局。保障當前,著眼長遠,科學預測資源供需形勢,統籌考慮全縣城鄉建設、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建設資源需求,調整優化礦山布局,保持供給與需求的平衡,著力增強供給體系對需求的適應性,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深化改革,創新監管。貫徹礦業權出讓制度改革要求,進一步完善礦產資源管理,積極推進砂石土礦產“凈礦”出讓,探索其他礦產“凈礦”出讓,貫徹礦產資源儲量分類改革,完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管理體系。強化礦業權人信用管理,推動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提升監管效能。

(三)規劃目標。

到2025年,礦產資源供應能力穩步提升,基本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需求,基本形成節約高效、環境友好、礦地和諧的礦業高質量發展格局,現代化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在礦產資源領域基本形成。

1.進一步夯實礦產資源保障基礎。

加強飾面用灰巖、粉石英、地熱等礦產重點成礦區帶的勘查,促進已有礦業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適度開展建筑石料用灰巖、建筑用砂巖的調查評價工作,增強礦產資源持續保障能力。預期至2025年,新增地熱資源量1000立方米/日;新增粉石英資源量2500萬噸,新增飾面用灰巖資源量100萬立方米;預期新發現和評價大中型礦產地2—3處。

2.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水平進一步提高。

重點建設1處規模效應突出、資源保障有力的石灰巖集中開采區,兼顧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建設巖鹽、建筑用砂巖等開采區。到2025年,全縣礦山數量控制在17個以內,大中型礦山比例不低于60%,全縣建筑石料用灰巖年開采總量不超過700萬噸。

專欄2 礦產資源勘查開發主要指標

指標名稱

單位

2025年

指標屬性

新發現和評價大中型礦產地

2—3

預期性

新增資源量

粉石英

礦石萬噸

2500

飾面用灰巖

礦石萬立方米

100

地熱

立方米/日

1000

年開采總量

巖鹽

礦石萬噸

60

建筑用砂巖

礦石萬噸

150

建筑石料用灰巖

礦石萬噸

700

約束性

磚瓦用頁巖

礦石萬噸

5

預期性

粉石英

礦石萬噸

50

礦山數量

17

約束性

大中型礦山比例

%

60

3.初步形成集約化開采格局。

加大建筑用砂巖、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山開發力度,提升礦業集中度和資源規?;盟?。完善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的激勵約束機制,全面推行綠色勘查,有序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全面落實礦業權人生態保護修復責任。

4.礦政管理與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全面推進礦產資源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信息化管理水平和行政審批效率進一步提高。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更加精細,資源家底更加清楚。“凈礦”出讓取得成效,出讓收益征收、分配機制更趨合理?;就瓿傻V業權市場和公共服務體系現代化建設,資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礦產資源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2035年展望:

礦業結構調整取得較大進展,礦山“三率”水平穩步提高,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緦崿F節約高效、環境友好、礦地和諧的局面,全面建立競爭有序、富有活力的現代礦業市場體系。

三、礦產勘查開發與保護布局

堅持以需求為導向,按照科學、經濟的輻射半徑合理布局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格局,嚴控礦業權準入條件,明確礦業權投放數量、開采總量及最低生產規模。

(一)礦產資源勘查開采調控方向。

一是加大對天然氣、頁巖氣、巖鹽、地熱、飾面用灰巖等戰略性礦產、優勢礦產的勘查開發利用,大力支持天然氣、頁巖氣勘探開發力度,支持在已設油氣礦業權區域增列煤層氣進行綜合勘查、綜合開發,依法依規解決油氣勘探、開采、輸送等合理用地需求;二是限制開采煤、硫鐵礦等國家產業政策不支持、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達不到要求的礦種;三是禁止開采磚瓦用粘土及其它對生態環境可能產生嚴重破壞且難以恢復的礦產。

(二)礦產資源產業重點發展區域。

根據本縣礦產資源的特點及礦山開采現狀,以資源為基礎,科學合理構建與本縣產業布局相協調的礦業重點發展區、集中開采區。全縣規劃1處礦業重點發展區、1處集中開采區,即云陽縣巖鹽重點開采區、云陽縣故陵鎮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集中開采區。

云陽縣巖鹽重點開采區,行政區劃屬云陽縣巴陽鎮、人和街道、雙江街道、青龍街道、盤龍街道、黃石鎮、水口鎮、云安鎮、棲霞鎮、云陽鎮等,主要開發利用巖鹽。本區域設置巖鹽礦山1個,生產規模60萬噸/年。

云陽縣故陵鎮建筑石料用灰巖礦集中開采區,行政區劃屬云陽縣故陵鎮的蘭草村、紅椿村,主要開發利用石灰巖。到2025年,本區域擬新設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山1個,生產規模280萬噸/年。

(三)勘查開采與保護布局。

勘查布局。根據云陽縣礦產資源稟賦條件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規劃期內云陽縣新設勘查規劃區塊5個,其中地熱勘查規劃區塊3個、粉石英勘查規劃區塊1個、飾面用灰巖勘查規劃區塊1個。

地熱勘查規劃區塊分別位于云陽縣長江北岸的云安鎮及南岸的龍角鎮、外郎鄉,距云陽縣城距離10公里左右,重點為支持云陽縣旅游產業提供資源保障,預計新增地熱資源量1000立方米/日。

粉石英、飾面用灰巖勘查規劃區塊全部位于云陽縣上壩鄉,主要為支持云陽縣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規劃期內根據市場需求動態投放,預計新增飾面用灰巖資源量100萬立方米、新增粉石英資源量2500萬噸。

開采布局。合理布局規劃開采區塊,積極引導“規?;?、集約化”開發利用礦產資源,提高礦業的集中度和規模效益。本輪規劃設置開采區塊20個。其中,已設采礦權保留4個(建筑石料用灰巖礦2個、磚瓦用頁巖礦1個、巖鹽礦1個),已設采礦權調整3個(建筑石料用灰巖礦2個,磚瓦用頁巖礦1個),空白區新設13個(建筑石料用灰巖礦7個,建筑用砂巖礦5個,粉石英礦1個)。

在故陵鎮集中開采區外的農壩鎮、魚泉鎮、黃石鎮、南溪鎮、平安鎮等距離縣城較遠的鄉鎮設置建筑石料用灰巖、建筑用砂巖開采規劃區塊,支持鄉村振興及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建筑石料用灰巖礦生產規模不低于20萬噸/年、建筑用砂巖礦生產規模不低于10萬噸/年。

保護布局。建設鐵路、公路、工廠、水庫、輸油管道、輸電線路和各種大型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建設單位在選址之前,應向規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查詢擬建工程所在地區的礦產資源分布和開采情況,未經批準,不得壓覆重要礦產資源;開采礦產資源應當采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采礦方法和選礦工藝,達到國家及重慶市規定的“三率”指標要求;禁止無證開采和超越采礦許可證規定的礦區范圍采礦;加強對具有工業價值的共生和伴生礦產的綜合開采、綜合利用,防止資源浪費。

四、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與保護

(一)合理確定開發強度。

按照云陽縣礦產資源稟賦特點、市場條件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結合云陽縣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各方面需求和礦山產能情況,科學制定開采總量。

開采總量。合理控制建筑石料用灰巖開采強度,到2025年,全縣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年開采總量控制在700萬噸以內。合理調控建筑用砂巖礦等礦產的開發利用總量,根據市場需求,動態調節。

礦山數量。強化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規劃管控,按照市場需求、規劃年度實施計劃有序投放采礦權,穩定資源供應。以建筑用砂石土等礦產為重點,推進小型礦山的整合,減少礦山數量,穩定產量。合理控制建筑石料用灰巖礦山生產規模,到2025年全縣礦山總數控制在17個以內。

專欄3 開發利用總量調控

總量調控礦種

單位

總量調控

建筑石料用灰巖

礦石萬噸

700

建筑用砂巖

礦石萬噸

150

巖鹽

礦石萬噸

60

磚瓦用頁巖

礦石萬噸

5

粉石英

礦石萬噸

50

(二)優化開發利用結構。

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結合云陽縣礦產資源分布特點、地質勘查程度、資源儲量、開發利用現狀、縣域內供求關系等條件,分別設立礦山最低開采規模、優化礦山結構。

提高礦山開采規模。建筑石料用灰巖:集中開采區內的建筑石料用灰巖新建礦山生產規模不低于100萬噸,且可開采儲量不少于5年;改擴建生產規模不低于50萬噸/年。集中開采區外的建筑石料用灰巖新建礦山、改擴建礦山生產規模不低于50萬噸/年。邊遠鄉鎮和服務于鄉村振興的新建礦山為不低于20萬噸/年,且可開采資源儲量不少于5年。

建筑用砂巖:新建礦山生產規模不低于10萬噸/年,且可開采儲量不少于5年;整合及采礦證到期后新增劃資源的礦山生產規模不低于5萬噸/年。

磚瓦用頁巖:新建礦山生產規模不低于8萬噸/年,且可開采儲量不少于5年。

粉石英:新建礦山生產規模不低于10萬噸/年,且可開采儲量不少于5年;整合及采礦證到期后新增劃資源的礦山生產規模不低于5萬噸/年。

巖鹽:新建礦山生產規模不低于60萬噸/年,且可開采儲量不少于5年;整合及采礦證到期后新增劃資源的礦山生產規模不低于60萬噸/年。

優化礦山結構。通過關停小型礦山、生產工藝落后礦山、資源條件差的礦山、安全隱患大的礦山,逐步優化礦山結構,鼓勵礦山提高生產規模,做大做強,對重點大型企業從用(林)地等方面給予支持,鼓勵大中型礦山企業通過入股等方式兼并小型礦山企業,提高礦山抗風險能力,促進資源利用規?;⒓s化。到2025年,全縣大中型礦山比例達到60%以上。

(三)嚴格規劃準入管理。

結合國家和市級礦產資源管理政策,以綠色勘查開發、綠色礦山建設及礦區生態修復等為準入條件,落實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要求,統籌協調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空間與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區分戰略性礦產和非戰略性礦產、探礦權和采礦權、已設礦業權和新設礦業權、地下開采和露天開采、固體礦產和液體礦產,對礦業權準入進行差異化管控。從嚴控制長江干流岸線兩側向外5公里、第一山脊可視范圍內礦業權準入。

勘查準入??辈槿吮仨殗栏褡袷胤?、法規及有關產業政策,勘查礦種、區塊必須符合市級與縣級《規劃》要求;編制科學合理的綠色勘查實施方案;勘查項目資金符合總體勘查方案的預算投入;勘查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誰勘查誰負責、誰施工誰恢復、誰破壞誰治理”的管理。

開采規模準入。按照其他有關法律法規、自然資源部和市政府規范性文件執行。除符合有關規定外,嚴格控制新設小型生產規模礦山,嚴格限制不具備擴能條件的已設小型生產規模礦山擴大范圍增劃資源。

礦區生態保護修復準入。礦山應按規定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并報主管部門批準,設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嚴格執行已批準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

五、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區生態保護

按照科學、低耗、高效、安全、環保的方式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實施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轉變資源消耗型發展模式,推進綠色開采開發、礦地和諧的發展模式,促進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一)綠色勘查。

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加大綠色勘查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新設備和新工藝的研究與應用推廣,在勘查立項、設計、實施全過程貫徹生態文明理念,推廣物(化)探無損地表技術,減少對生態環境的擾動。

(二)綠色礦山建設。

健全綠色礦山建設長效機制、建立常態化監管體系,持續鞏固綠色礦山建設成效,促進礦區礦容礦貌改觀提升。新建礦山按照綠色礦山建設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管理,生產礦山加快升級改造、逐步達標。依法依規落實綠色礦山建設支持政策,在資源配置、礦業用地用林用草等方面優先支持。對達不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的,按照規定在用礦用地政策方面予以限制。

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建,落實采礦權人綠色礦山建設實施方案編制責任,明確建設目標、建設內容和重要時間節點,按照國家和重慶市有關標準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充分利用日常巡查、實地核查等工作,督促企業綠色礦山建設工作推進和成效保持。強化同級生態環境、應急、水利、林業等部門聯動,充分利用支撐單位技術優勢,加強對企業技術指導。

健全完善綠色礦山建設政策體系和獎勵約束機制。依法依規落實綠色礦山建設支持政策,在資源配置、礦業用地用林用草等方面優先支持;對達不到綠色礦山建設標準的,按照規定在用礦用地政策方面予以限制;加強采礦權出讓管理,在采礦權出讓公告、出讓方案和出讓合同中,約定綠色礦山建設目標任務和違約責任,未履行或未完成出讓合同約定的綠色礦山建設目標任務的,依法依規追究采礦權人違約責任。

(三)礦區生態保護修復。

樹立生態和環境優先的理念,維護礦區生態環境安全,遵循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礦區生態保護修復,促進礦產資源開發與保護。

落實生態修復責任主體。礦山在出讓合同簽訂時需明確生態修復責任、義務及主體;在產礦山堅持“邊開采、邊治理”,督促采礦權人分年度開展生態修復工作,切實履行礦山生態修復義務。

制定《方案》明確責任和義務。在采礦權出讓時明確礦山地質環境保護修復的責任和義務,督促采礦權人編制《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簡稱《方案》),建立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賬戶,明確基金的適用范圍和計提方式,新設采礦權應在《方案》審批后1個月內建立。

加強監督、檢查管理。采礦權人應當于每年12月31日前向所在縣規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交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年度計劃實施情況的報告和礦山地質環境的監測資料,并由縣規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將檢查情況書面函告同級財政部門。

嚴格執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制度。礦山生產建設項目必須有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措施,嚴格實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基金制度。

建立完善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責任機制。因違法被吊銷生產經營資質或者因其他原因被終止采礦行為的礦山企業,應當履行其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義務;開采礦產資源等活動造成礦山地質環境突發事件的,有關責任人應當采取應急措施,并立即向礦山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有關主管部門報告,并按照“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恢復和治理,對當地居民造成損害的,應當依法予以賠償。

六、規劃實施保障措施

(一)規劃實施目標責任考核。

規劃自然資源管理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健全規劃管理體制,完善規劃運行機制??h發展改革、經濟信息、生態環境、應急、交通、林業等部門要將規劃實施管理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作為重點工作進行統一部署,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布局、開發利用總量調控與結構調整、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綠色礦山建設等納入目標管理體系。嚴格執行規劃,建立年度規劃實施管理的領導責任制度,將規劃實施情況作為規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

(二)規劃實施年度計劃。

建立規劃年度實施制度,按年度落實規劃任務和目標,按規劃部署要求分年度實施重大工程,對實行總量控制的礦種提出調控要求和計劃安排,提出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布局和開發利用結構優化措施和年度指標,按要求在每年1月初前制定并向市局報送本年度規劃實施安排。充分挖掘已有礦山潛力,按照“多做減量少做增量,多做存量少做新量”的原則,整合、騰退已建礦山,做好礦山轉型升級工作,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按規劃明確的年度指標和年度實施安排,審查審批礦產資源勘查開采項目,部署礦產資源保護、綠色礦山建設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與土地復墾等各項工作。

(三)規劃實施評估調整機制。

建立規劃實施評估機制,開展規劃實施年度監測分析,在每年1月初前向市局報送上年規劃實施情況。做好規劃實施中期、期末評估,總結實施成效和存在問題,提出適宜新形勢和新要求問題的解決措施和工作建議,確保規劃的順利實施和目標任務的完成,規劃實施評估情況作為規劃調整的重要依據。建立規劃動態調整機制,依據規劃實施評估情況,確因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變化、重點發展方向調整、重點產業布局等需要進行規劃調整、修編的,經必要性、合理性等評估論證后,開展規劃調整修編,并報原審批機關批準。

(四)規劃管理信息化水平。

規劃數據庫是礦產資源管理的基礎性數據庫,規劃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及時與上級主管部門做好礦產資源信息系統的相互銜接工作,規劃調整后及時更新和上傳數據庫,嚴把數據質量,確保數據信息真實性、準確性,實現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的動態管理,提高規劃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主辦:云陽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版權所有:云陽縣人民政府

網站標識碼:5002350018 網站維護聯系電話:023-55128091

ICP備案:渝ICP備12003733號-1 渝公網安備:50023502000110號

重慶云陽微發布
新浪官方微博